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上、下册)

[美] 《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上) 上述利息将被平均分成五等份,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配:[……]其中一份将被授予在文学领域某一理想方向创作出最杰出作品的人。 ——引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 T.S.艾略特 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获奖理由:“因其对当代诗歌所做出的卓越的开拓性贡献” 《巴黎评论》访谈发表时间:1959年 T.S.艾略特(T.S.Eliot) 1888—1965 诗人、散文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其代表作有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荒原》(1922)、《空心人》(1925)、《圣灰星期三》(1930)和《四个四重奏》(1943)等,另著有七部诗剧,其中尤以《大教堂凶杀案》(1935)、《鸡尾酒会》(1949)闻名。 1965年1月4日病逝于英国伦敦。 T.S.艾略特 ◎刘雅琼/译 这次访谈的地点是在纽约“书之屋”书店的路易斯·亨利·科恩夫人家,她是艾略特夫妇的朋友。客厅布置得优雅宜人,书架上收藏着一本本现代作家的作品,其种类数量蔚为可观。入口处的墙上悬挂着一幅艾略特先生的手绘像,这是由艾略特的嫂子亨利·威尔·艾略特夫人画的。桌上的银制相框里嵌着艾略特夫妇的签名婚礼照。科恩夫人和艾略特夫人坐在房间的另一头,艾略特先生和采访者面对面坐在房间中央。磁带录音机的麦克风放在两人之间的地板上。 艾略特先生精神矍铄。他刚从拿骚度假回来,在回伦敦前他会在美国短暂逗留数日。他晒黑了,而且比三年前采访者见他时似乎胖了些。总之,他看上去更年轻,精神也更愉悦。采访中,他时不时地看向妻子,好似与她心照不宣的样子。 采访者曾经在伦敦和艾略特先生聊过。从罗素广场拾级而上,就是费伯—费伯出版社的小办公室,办公室的墙上展览着很多照片: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巨幅照片,照片内嵌着庇护十二世的肖像;有I.A.理查兹、保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