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血

[英] 珍妮·班厄姆
致我的父亲,J.安德鲁·班厄姆(J. Andrew Bangham) 绪论 血液、文件与遗传学Blood, Paper, and Genetics 1939年7月,英国公民第一次响应全国范围内的献血呼吁。战争迫在眉睫,卫生部希望覆盖全国的输血服务能有助于缓解空袭导致的流血损失。在伦敦、曼彻斯特和布里斯托尔,数万人响应报刊、街边海报和广播中的广告,去往当地医院接受耳垂或指尖穿刺。征募中心里,护士从每名志愿者的血样中抽出几滴,滴入玻璃试管,用生理盐水稀释,再将其交与受过专业训练的血清分析员,他们负责鉴定献血者的“血型”——这一步骤对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相容至关重要(图0.1)。在护士和血清分析员处理血液的同时,文员将献血者的姓名、地址和整体健康状况填入表格和索引卡片。几天后,每名志愿者会收到邮政系统寄送的献血卡,卡片的不同颜色对应不同血型,有了它,志愿者就对响应献血要求做好了准备。输血一事并非创新,在一些国家,地方范围的小规模输血机构已运作了将近20年,然而这是英国政府首次直接向其民众呼吁献血。人们对刚刚拉开序幕的战时动员热情极高,到7月底,应急输血服务(Emergency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EBTS)已将十万人登记在册。持有献血卡成了英国民众为战争事业做贡献的新方式。 图片: 图0.1照片内容为一名献血者在位于斯劳(Slough)的西北伦敦血液供应站(North West London Blood Supply Depot)采血,以鉴定血型。一名身着白色制服的护士站在献血者身旁,通过耳垂穿刺采集血样。在铺着平整桌布的桌子上,一束鲜花旁边摆放着木制试管架,架内装有收集小量样本时所用的试管。该照片是1940——1943年应急输血服务的系列宣传照之一,它呈现了供应站的安宁氛围,以及献血者的平静姿态。21厘米×16厘米,感谢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