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塑造人类思维

[美] 维奥丽卡·玛丽安
致艾梅、纳迪娅和格蕾斯, 以及世界各地的语言爱好者们 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 ——查理大帝 序言 欢迎来到语言世界 传说在巴比伦古城中矗立着一座塔,它高耸入云,或许可以算作人类第一座摩天大楼。历史文献证实此塔确实存在,地点就在今伊拉克的某处。《圣经》中明确提到了该塔名唤“巴别塔”,是世界上多种语言的发祥地,而当初建造巴别塔是为了“抵达天堂”。《创世记》第11章第6节中提到,当上帝降临人间,见人类妄图造塔上天,上帝说:“看哪,他们是一族之民,有一样的语言;如今既做起这事来,将来他们所图谋要做的事,就没什么能拦阻他们了。”为了阻止人们登上天堂,上帝将他们分散于世界各地,并替他们创造了不同的语言,这样他们便无法相互交流,造塔之事自然无法达成。 语言既作为通往天堂的成败之钥,肯定力量不凡。巴别塔的故事正说明了语言既有包容的属性,也有排他的特征,既能促进交流,也能阻碍沟通。其他宗教也认为,我们须依靠语言来抵达信仰中如上天般的至高之处。《古兰经》第14章第4节提到:“我不派遣一个使者则已,但派遣的时候,总是以他的宗族的语言(降示经典),以便他为他们阐明正道。” 这正揭示了只有掌握了语言的能力,宗教观念才能传播开的道理。 意大利作家、纳粹浩劫的幸存者普里莫·列维在其散文《宁静之星》(A Tranquil Star)中以优美动人的笔触描述了语言的局限,以及使用这些语言的我们探知世界的局限: 倘若谈论起群星,我们的语言便贫乏得可笑,如用羽毛犁地一般无力。我们的语言……依托我们而生,它受限于人类本身的空间和时间维度,而只配描述与我们这般大小、寿命相差无几的物体;它受限于我们的维度,它与人类相伴相生。 他指出,新词不断涌现,来描述与我们肉眼所见相比更为巨大或微小的事物,描述比火还要滚烫的温度,描述比亿还要大的数目——这些概念我们以前都闻所未闻。 那么,语言是依循我们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