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雅中国史八讲

甘阳 侯旭东
甘阳 杭州人,知青出身,现任清华大学新雅讲席教授,新雅书院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创院院长,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创院总监。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 侯旭东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文书类简牍,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出版论著数部,论文七十余篇。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新雅中国史八讲》缘起 甘 阳 《新雅中国史八讲》脱胎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一门3学分的本科生通识课。这门名为“阅读中国文明”的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阅读、写作、讨论,另一部分则是八次中国史的专家讲座(即本书的八讲)。说来有趣,正式选修此课亦即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阅读、写作、讨论的同学只有一个小班,但每次讲座的受惠者则是多达数百人的听众。至今仍记得2018年4月至6月,每周四晚上清华大学可容600人的最大讲堂人满为患的情景,堪称清华园的一道风景。 我一直希望,中国史,或中国文明史,应该成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最基本核心课程。这个想法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但操作起来却甚难。目前即使中国最好的大学例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通识教育课的学分只有12个左右,亦即本科期间一共四五门通识课,一般情况下非历史系的本科生整个本科期间至多会选一门中国史的课。因此,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我们必须问,如果一个中国大学生整个本科期间只有一门中国史的课,这个课应该上什么,怎么上?理想状态下,所有中国大学生在本科期间至少应该修过一门中国文明史,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大学中,大多数非历史学专业的本科生很可能四年本科期间从未修过任何一门中国史或中国文明史的课。至少现在,不仅理工科院系,而且社会科学的院系例如法学院和经济学院等,从不认为中国史应该成为他们院系学生的必修课。这实际上表明,中国文明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