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

米周
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的国民 波兰,维利奇卡盐矿。 我在那里见过一个老人,英语讲得很好。这在当地是不多见的。他问我,你从哪里来?我说中国。我又问他,他说是南斯拉夫。我点点头。他略显得有些惊讶地问:你知道这个国家?我说:知道,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兄弟。他苦笑:那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对于他的说法我很惊讶。就算前南斯拉夫分裂了,如果他属于——至少地理上属于——克罗地亚或斯洛文尼亚,他也可以说自己是来自克罗地亚或者斯洛文尼亚的——这至少可以帮助别人更快的了解。但是他偏偏说了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说出来感觉十分自然,又十分苦涩。 外国老乡 从汉堡到科隆的火车上,一个澳大利亚的中年男人和我聊天: ——日本人? ——不,我是中国人。 ——中国什么地方的? ——东北。 ——辽宁? ——…… 对于突如其来的这句汉语,我显然没有做好准备。LiaoNing,可以是拼音这不假。但从他说的语音语调上看,这个人的汉语说的绝对不比我差。在欧洲呆了这么久,还从来未见过一个能把中文说这么好的人。 ——您知道辽宁?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中文水平,我“故意”用了“您”,来增加谈话的难度,而这显然没有难倒他。 ——是的,我82年在辽宁大学学习现代中文…… 彻底没话说了。怪不得汉语说得这么好。 ——……我80年代去中国,先在复旦大学完成学业,之后又去了辽大。 ——我觉得复旦应该比辽大好啊,怎么会读完复旦又去了辽大呢? ——是啊,那时候只有四所大学对外开放,我也没得选。 都说,他乡遇故知是一种温馨的体验。而我觉得,如果能够在他乡遇见在我的故土留学过的异乡人,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尤其当我现在也是一个留学生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亲切。 ——您现在做什么工作? ——我现在从事中英文的翻译工作,我翻译现代诗。 ——想你当时那个年代,应该还有其他的选择。况且那时的中国应该还不是很先进,您是怎么想到去中国的呢? 没想到这一问倒把他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