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墩墩野事记

周颖琪
序 像野狗一样生活 2018年元旦,一辆依维柯载着我的所有家当,迎着新年的朝阳,从热闹的上海市内老社区来到了外环线以外的车墩镇。下了高速,搬家师傅问我要过路费,我这才反应过来,这回是真的出了城了。 车墩镇没有通地铁,不过有一条金山铁路可以直达,其实还算方便。但此前我根本没听说过这样一个地方,倒是去金山玩过好几次,在当时还没开始填海的金山边滩观鸟。从上海南站到金山卫站,一共七站,有一次路过其间的车墩站时,看到外面的景象挺有意思,就临时起意蹦下了车。这里很快吸引了我:火车站门口就有一大片荒地,成群的家燕在荒地里的水塘上飞来飞去;在一户人家房前的树上,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蜂窝。我想,如果住在这里,在家门口就可以观鸟、观虫。于是,我暗自给这个第一次来的地方投了一张赞成票。 刚搬来时,新家里什么都没有。没有床,我就把褥子铺在地上,这样打了一阵子地铺。没有窗帘,早上太阳出来,我就跟着亮光醒过来。感觉到也许没有什么东西是必要的,所以新家在物质上完善得很慢。后来,渐渐地,我费劲地自行组装了一张床,把沉甸甸的床垫推上去,找师傅来打了窗帘杆的孔,精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桌椅……但家里的东西还远远没配齐,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往外跑了。 于是一到周末,我便开始了钻林子、拉野屎、翻墙头和看云观鸟的生活。 车墩镇位于上海松江区的边缘,走两步就能去闵行;我住的小区也位于镇上社区的边缘,走两步就能进村。村子延伸到黄浦江的边缘,交织的水道划出了一块块稻田、经济林、荒地,还有一条条铁路和一排排民房。我住在这里起初也像个边缘人,但没过两年就融进去了。 车墩镇只有五个社区,稀少的人口带动不了房价的上涨;村子足足有十六个,东到女儿泾,西至大张泾,南到黄浦江,北接进出口加工区,但以车墩火车站和经济园区为两个中心向外辐射,有的村子已经消失,有的村子正在越拆越小,也有的村子依然人丁兴旺。在城市发展的夹缝中,车墩镇的乡村难得还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