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秩序的理想、事实与想象

王元周
序言 王元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在2000年,韩国学者白永瑞还感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没有亚洲”,没有把中国放在东亚的范围里来思考问题。然而在几年之后,不仅是东亚,整个世界似乎都成了中国考虑的范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的“世界梦”也开始浮现。 在这一过程中,正如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魏志江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东亚史上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讨论也日渐成为学术界的显学。而讨论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自然会想到中华秩序。2014年11月“北京论坛”的历史学分论坛即以“比较中的审视:中华秩序的理想、事实与想象”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学者发表高见。收入本书的论文大多是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只有编者的论文除外。编者当时虽然没有提交论文参与讨论,却是历史学分论坛的主题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在会上有幸结识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启雄研究员,2015年10月应邀到“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参加张启雄先生举办的“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变迁与原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编者的这篇论文最早发表于这次学术讨论会,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当时参加“北京论坛”的各位学者的论文,有的也经过长时间修改,所以成书的时间拖了三年。虽然如此,关于中华秩序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中,所以本书的出版也不为迟。 一、历史与现实 众所周知,关于中华秩序的第一个研究高峰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一批海外学者,其代表性成果是1968年出版的费正清所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此书被国际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性、经典性著作,后来学者的研究大多从该书的一些观点出发,对其进行补充、修正或反驳。 然而,此书的影响不仅仅在其观点,更在其将现实问题与历史联系起来思考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华秩序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只是为现实问题赋予历史深度,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形态与传统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希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