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指标

易虹 张雪瓴
《超越指标》编审委员会 易虹 张雪瓴 熊洁 李志山 陈发第 推荐序 收到易虹老师邀请我为她的新作《超越指标》撰写推荐序的邮件,我实在是有点受宠若惊。与易虹老师相识多年,我不仅一直关注华商基业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成长与斐然成就,更是为易老师高屋建瓴的思维与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所折服。读罢这本新作,我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书中的很多案例与场景都似曾相识,诸多观察与结论也与我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者的多年经验与心得相一致。 环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免令人倍感活在当下的不易。我认为,《超越指标》一书的出版具有十分特别的内涵。 一是与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将着力于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偏好将转为发展质量与优化结构。正如《超越指标》一书所传达的,增量市场时代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不再有效,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内部挖潜、提质增效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时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存量市场时代,管理者只有形成更高维度的系统化思维,在业务管理中锤炼全新的战略思维、业务思维、数据思维等,方可真正做到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为企业提供了形成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的独特视角。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BEM模型,易老师基于最早由吉尔伯特教授提出的行为工程模型,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本土化实践以及迭代,最终通过BEM模型多层次的系统闭环,把企业的组织能力和员工个人能力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行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书中提炼归纳的“说清楚”、“干简单”、“奖到位”。同时,该模型重点针对组织能力进行要素扩展,在应用方面更加贴近业务端,从而成为提升组织效能、超越指标的重要利器。回顾我长达25年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其实我也在践行着相似的业务逻辑。我认为管理者的敏锐洞察、企业经营的精准度量与组织执行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