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日] 小岛毅
图片 中文版序 本书是《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的续篇,讨论的是日本的近现代史。在日本,所谓的近代,一般是以1853年的“黑船来航”作为起点。就像中国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来划分古代与近代一样,都是基于重视“西方冲击”的历史认识。 正如在《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的中文版序中提到的,日本历史一般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近现代四个时期。既然前一本书结束于近代之前,作为续篇的本书,便只讨论剩下的近现代时期。不过,就像本书的正文会谈到的,本书中所涉及的近现代之始,比一般认为的近现代更早一点,开始于18世纪末。原因在于,日本在受到“西方冲击”之前,本身的内发性文化业已成熟。这里所说的“成熟的日本文化”,其实是广泛渗透到日本各领域的中国或西洋知识体系——就是所谓的“汉学”与“兰学”,以及兴起于日本、重视日本独有的信仰与感性的学术(国学)融合在一起的文化。因此,就其内容而言,“成熟的日本文化”,本身就是受到“中西冲击”的文化。我是思想史的研究者,所以我想捕捉的历史不是政治史,而是以文化为中心的历史。 从“政治史”的角度来说,本书后半部提及的1895年到1945年的历史,其间台湾受到日本的极大影响。这正如琉球原本是独立国家,但在1879年以后,被日本吞并,成为“冲绳县”。我想表达的是:以政治史为优先的历史叙述,与以文化史为中心的历史叙述,是不一样的。我讨论的主轴是始于18世纪末的文化运动推演。 话说回来,本书谈的是近现代史,而日语中“现代”并没有包含“当代”的意思,所以,本书讨论的时代结束于1968年。不过,我们所生活的当代,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切实的时代。当代是现在进行时,是还没有产生结果的时代。德国的某位哲学家曾说过,历史像傍晚以后才会出动的猫头鹰。而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贾谊的故事里也提过猫头鹰,视猫头鹰为可以预言未来的动物。近年来,东亚的政治气氛波涛汹涌,这时更应借由文化力量,筑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