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半

黄昱宁
桑丘在“魔都” ——黄昱宁《八部半》序 会场上,我读黄昱宁的小说。人们正在讨论网络文学,庞大的、令人晕眩的字数和人数,星云在爆炸、膨胀。我想,在这里,黄昱宁的小说是荒诞的。 谁会喜欢这样的小说? 谁会写这样的小说? 她是一个英语翻译家。她是资深的、活跃的编辑,把麦克尤恩、阿特伍德等贩卖给中国读者——好吧,不是贩卖,她是“世界文学”的织网人和布道者,她写了大量随笔,谈论着从莎士比亚到石黑一雄等成群的陌生人,把他们谈成你的邻居,谈成你自己。为此,据说她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发布一档音频节目。她还是一个主妇,上海主妇,一个母亲,中国母亲。 一个聪明人,精力旺盛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在汉语中,“热爱生活”通常等于爱吃、爱玩、爱热闹,好像生活仅仅因为感官享乐而值得热爱。但至少,生活之值得热爱还因为好奇心,对未知的期待和窥探,一种智力的爱欲。 这样一个人,要成为小说家。 ——谨慎、犹豫地鼓掌……我想她当然应该是小说家,她都快把自己活成小说了。我的谨慎和犹豫在于,她实际上不像我所熟悉的中国小说家,比如,她太国际范儿,既没有鲜明的地方认同,也没有对中国文学传统谱系的执念;她非常知识,但肯定没有知识到“分子”的水平;她又是如此家常的一个俗人,但似乎也没有俗到张爱玲那么“精致”。以我有限的接触,该人永远是理智清明、兴致勃勃,我难以想象她曾有多愁善感、顾影低徊的时刻。 好吧,她也许是简·奥斯汀——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英国作家。 然后,这个人就写了这本短篇集《八部半》。 ——一本非常八卦的小说。作为上海的一个主妇、一个妈,黄昱宁抱有对流言蜚语、邻家动静、社会新闻、电视综艺的永不餍足的热情。这本书里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个如此现世和俗世的根底,或者说,当它们汇集在一起时,你能够辨认出一个奥斯汀式的、“姑妈”式的作者,她的视野、她的世界的规模和尺度正好和我们相同,她所关心的事正好是我们在客厅里和餐桌上谈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