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为什么会失败

[荷] 本雅明·范·罗伊 [美] 亚当·费恩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序一 在政策制定问题上展示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威力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在所有的科学问题中,理解人的行为可能是最难的问题之一。因为人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创造力的物种,其行为就不免缺乏明显的规律。然而对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人的行为又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惟其如此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政策。尤其是,如何让人遵守各种规则,或者反过来说,如何让人不要违法犯罪?为了回答这个难题,本雅明·范·罗伊与亚当·费恩两位教授合著了这本《规则为什么会失败》(The Behavioral Code)。仅凭书名,就可以期待它是一本有趣的书。 让我先从自己熟悉的经济学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吧。在如何减少违规违法行为方面,经济学的答案非常简单:激励(incentive)。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曼昆在其风靡全球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总结了十大原理,其中之一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事实上,近40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激励问题而发展的。可惜,激励不是万能药,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本书就举了一个例子。幼儿园通知家长们每天下午5点来接小孩,如果迟到就要罚款(一种反向激励)。结果如何呢?迟到的家长更多了。因为那些忙碌的家长认为,既然我付了罚款,那你就必须帮我看好孩子。此外,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金钱和奖品这样的外在激励,会降低儿童的内在动机,阻碍他们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弱化他们的自我管控责任。 严刑峻法有用吗?1975年经济学家埃尔利希在一篇论文里证明,每执行一次死刑,可以防止七八次谋杀案,然而经济学同行发现了本文存在数据操纵问题。还有研究发现,死刑会导致更多的犯罪,因为处决的残酷性会刺激罪犯,促使其正当化自己的暴力行为。关键是,所有研究仍然没有建立起足以证明一般威慑确实有效的完整因果链。这不禁使我看起了几年前热议的一个问题:该不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