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传

[英] G.K.切斯特顿
序言的问题 作为这部粗略研究的作者,我在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特殊困难。许多人知道萧伯纳主要是因为,即使是一部很短的剧本,他也会写很长的序言。这一做法暗含了一个真相,即他确实是一个“有言在先”的人。他总是在事件发生前就给出解释,不过,《约翰福音》也是如此。萧伯纳认为,对于神秘主义者、基督教徒和异教徒(对萧伯纳最贴切的定义就是一个异教徒神秘主义者)而言,关于事实的哲学是先于事实本身的。在一定时候我们知道了“道成肉身”,但起初我们只知道“化身”这个词。 这给许多人造成了一种印象,他们认为序言是一种不必要的准备,是冗长的啰唆话。但事实是,萧伯纳的思维非常迅捷,这使得他似乎迟迟说不到点子上。他说话长篇大论,是因为他头脑机敏。思维迅捷可能使得一个作家迟迟达不到他的目标,就像眼神锐利可能使得一个司机迟迟到不了布莱顿。一个原创型作家在提到每一个典故或者明喻时都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解释历史的相似之处,重新塑造失真的话语。而一个普通的社论主笔(我们暂且这么说)却可能既快速又流畅地写下这句话:“清教徒叛乱中的宗教元素虽然敌视艺术,却能使这场运动避免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道德层面的罪恶。”而像萧伯纳这样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见解的人,会把这句话写得既冗长又破碎。他会这样写:“宗教(我所解释的宗教)元素,在清教徒叛乱(被你完全误解了)中,虽然敌视艺术(我所说的艺术),却可能使这场运动避免了法国大革命(对此我有自己的看法)中出现的一些道德(我马上给你定义)层面的罪恶(记住我对罪恶的定义)。”这是一个真正的普世怀疑论者和哲学家最糟糕的地方,太啰唆了。他的思想之林阻塞了他的道路。但是,一个人必须在大多数事情上保持正统,否则他将没有时间宣扬自己的独家观点,因为他的时间都用来解释那些不必要的非正统了。 上述困难影响了萧伯纳的作品,现在也同样影响着关于他的书。在剧本前面写上序言,是不可避免的艺术需要;与之相同,在说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