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吗

[美] 乔尔·贝斯特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正如所有政治家都赞颂母性一样,所有做教育的人都对批判性思维推崇备至。让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只是大学教授们的共同理念,也是中小学教师们的共同目标。我就听到过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明确表示,批判性思维是他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教育者的共识。 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种东西是好的,或许是因为这些人对它的定义是不同的。“批判性”(critical)一词可以承载许多不同的含义。我记得有一次当我讲到批判性思维的积极面时,有一个学生惊恐且反感地说:“啊,我才不想当一个批判者!”但确实有社会学教授曾大胆地宣称他们信奉“批判性种族理论”,或者“批判性动物研究”,又或者……(你懂这个意思就行)。这种语境下的“批评性”一词通常表达的意思是他们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某种自由的、进步的、激进的、左翼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实际上,他们使用“批判性”一词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与另一学派的不同,“指控”现有的研究方法。尽管他们认为,采用了“批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我想用“批判性思维”一词表达的意思。 本书将批判性思维视为一套用来评估“断言”(claim)的工具。“断言”指的是一种声称某事属实的陈述。在谈话间,在阅读中,在媒体上,在几乎所有与他人相联系的场合,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断言,并且我们都需要学着诠释这些断言。我们会将这些断言按照可信度的高低进行区分,将那些似乎合理的断言定义为“事实”或“信息”,并给那些可疑的断言贴上“谣传”或“虚假”的标签。其实人们很早就开始学着对断言进行这样的区分: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他们更好地评估他们听到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告诉孩子“他只是在逗你啦”“我很认真的哟”“那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啦”);等孩子成长到了某个阶段,他们还得学着对电视节目和商业广告进行区分,并明白广告商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