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房间
[英] 弗吉尼亚·伍尔芙
译者序
第一次认识维吉尼亚·伍尔夫,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那篇《墙上的斑点》里,它既是伍尔夫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也是包括译者在内的大部分读者的意识流文学启蒙。发表于1922年的《雅各的房间》则通常被认为是伍尔夫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一个开端,亦即她后来著名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的前奏。
在《雅各的房间》里,读者不会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或标志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整部小说更像是不同人物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的印象式拼贴,人物的观念随着空间地点的转移而改变。正如朱莉娅·布里格斯所写:“伍尔夫认为外部的事件就其本身而言没有什么意义。归根到底,真正有意义的事件发生在头脑中。”小说用人物的心理时间取代了物理时间,在有序合理的时空中展现出人物内心杂乱的意识流动。文中最重要的场景设置“雅各的房间”便是一个典型的意识空间,作者对房间寥寥数笔的描写使其看似空无一物,实际却因与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无所不包。
正如文中几乎没有对雅各的房间的直接描绘,作者对主人公雅各也并未大量采用传统的人物描写手法,他的存在更多时候体现在其他人物——母亲佛兰德斯夫人与以女性为主的熟人,甚至是他遇到的陌生人的评价和心理活动中。也有意见认为,与其说雅各是伍尔夫试图通过他人的印象塑造的一位主角,不如说他是贯穿了书中众多女性人物的情感生活的线索。的确,在雅各的一生中出现和停留过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者通过雅各在她们身上引起的反映,向读者揭露了现代女性欲望的本质。然而在小说的最后,随着散乱的叙述线索随着人物与事件的并置收拢于雅各本身,读者会意识到无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人物情感上的遗憾正体现了伍尔夫善于描写的缺失与伤感的主题:内心所想无法表达,请求得不到回应,一如小说开头和结尾处不同人物对雅各的呼唤皆无人应答。或许伍尔夫创作这篇小说的用意正如某些评论家推断的那样,是为了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