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五大工具与实战应用

刘永中
序 复盘是一种功夫 我的老家在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井冈山。我小时候经常去离家不到500米的毛泽东同志旧居玩耍,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他用什么方法带领一群仁人志士开创了伟业? 我19岁考上大学,离开老家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1999年,在南方一片创业的氛围中,我这一介书生听从内心的召唤,与朋友一起无知无畏地创办了众行公司。自2009年以来,众行公司专注于行动学习业务,复盘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我在研究复盘的过程中偶然读到毛泽东同志1962年的一次谈话,他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当时我就有一种被雷击中的感觉,总结经验不就是复盘吗?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会写总结报告,却没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反而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例如,有人是这么写年度总结报告的。 (1)存在的问题:好喝酒。 (2)分析原因:酒好喝。 (3)总结经验:喝酒好。 (4)下一步整改措施:酒喝好。 (5)努力方向:喝好酒。 这个总结报告虽然带有开玩笑的口吻和调侃的意味,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总结其实本质上跟这差不多,都浮于表面、避实就虚,不触及根本,没有真正的反思。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一本经管类超级畅销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作者认为“1万小时定律”是错的,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1万小时很可能就是傻傻地重复作业。低水平的重复并不能让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只有具备“有效的方法”“走出舒适区的反复练习”“及时的教练反馈”这3个要素的“实践—反馈—总结—再实践”循环才是高效的,才能让实践者通过1万小时左右的练习成为某一领域的真正专家。 明白了,人们平时的总结常常是浮于表面的流水账式的报告。而复盘是什么?要具备“有效的方法”“走出舒适区的反复练习”“及时的教练反馈”这3个要素,这样的总结才是真正的复盘。 什么是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方法体现在形式上是结构化的。例如,复盘教练经常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