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蛇尾

[美] 石康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本书的写作肇端于1998年,当时我尚在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准备进行候选资格考试时,我告诉考试委员会的一位委员殿村仁美,迄今无人就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一事撰写过英文专著,不免有些奇怪。她回答:“你何不自己来写?”我早已对军事历史产生兴趣,听闻此言,仿佛醍醐灌顶。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我主要研究前近代的中国史,学术训练多来自汉学。我的第一导师张春树博士认为,我的论文应该侧重于中国。在那个学期,他开设了一个史料研读班,我和其他学生可以在班上阅读自己所选择领域的基础史料。我决定着手阅读关于明朝对日本入侵的反应的基础汉文史料,目的是将这场战争放入明朝军事衰颓的广泛背景中进行考察。 然而,至少可以说,我的发现颇令人惊讶。明朝入援朝鲜,是所谓“万历三大征”的第二役。第一役是平定西北边境要塞宁夏的兵变,从前的蒙古降将哱拜试图勾结草原势力,某种程度上复兴蒙古帝国。第三役是平定世袭土司杨应龙发动的西南夷叛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万历三大征贬为晚明文人的“历史虚构”。尽管如此,仔细研究存世的主要史料,不难发现,有必要对这些战事进行更准确的解释。张春树博士认为这个题目不错,我的博士论文便由此诞生。 阅读了小部分万历三大征的基础史料之后,我对三大征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尽管黄仁宇认为,将这些战役拼凑在一起毫无根据,但事实上它们多少是同时进行的。对于明代国家来说,三大征皆是宏大战略设想的一部分。就某一场战役进行的廷议,常常涉及其他战役的需要,同一批明军将士往往参加了三大征的一次或几次战役。要成功进行这些战役,意味着要在遥远的距离和迥异的地形上调集数十万大军。任何近代早期军事史的研究者都懂得,有能力在任意距离上动员、装备和供给如此庞大的军队,足以显示高水平的军事和行政效能。此外,朝鲜和日本的史料记载并未将明军斥为一无是处、技不如人,相反的说法倒是不少,尤其是关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