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有什么用?(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英] 伯特兰·罗素
作者前言 由于单纯的否定批判看似不妥,因此在本书各章中,我仅讨论那些可以发表肯定性和建设性意见的主要问题。基于此,认识论占本书的篇幅要多于形而上学,一些已被哲学家们反复讨论过的话题——如果本书涉及此类话题,也会作简短处理。 穆尔(G. E. Moore)和凯恩斯(J. M. Keynes)尚未出版的作品给了我宝贵的帮助:在处理感觉材料与物质客体的关系方面得益于穆尔,而关于概率论和归纳法的知识则得益于凯恩斯。此外,吉尔伯特·墨莱(Gilbert Murray)教授给予的批评和建议,也令我获益匪浅。 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 世界上是否有确凿无疑的知识,是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质疑的呢?这一问题,初看不难,却是人们所能提出的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当我们意识到寻求直接明了、肯定无疑的答案会困难重重时,我们已然开始了哲学研究——因为哲学原本即是尝试回答这类终极问题的,但哲学不会像我们在日常生活甚至科学中那般粗率武断或教条地回答问题,而是要探寻这些问题的所有令人费解之处,意识到隐藏于人们日常观念之下的隐晦模糊和混乱纷扰,然后再给出批判性的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以为一些事是确定无疑的,但近距离审视这些事,就会发现它们充满明显的矛盾,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才能知道该真正相信什么。在寻找确定性时,我们自然会从现有的经验出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知识正由这些经验生发而来。然而,直接经验又使我们意识到,关于任何事物的任何陈述都有可能是错误的。此时,我看似正坐在一把椅子上,旁边是一张有确定形状的桌子,我看见这张桌子上有些纸,纸上有写的或印的字。扭头望向窗外,能看到建筑、云朵和太阳。我相信,太阳距离地球大约为九千三百万英里;它是个炽热球体,比地球大许多倍;而且,由于地球自转,太阳每天早晨升起,并会在漫长无际的未来继续如此。我相信,如果有个普通人走进我的房间,他会和我一样,也看到这些椅子、桌子、书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