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密码

[加拿大] 杰森·冯
献给我美丽的妻子米娜,还有我的儿子乔纳森和马修,感谢你们所有的爱、支持和耐心。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完成这本书。 推荐序 作为一名肿瘤临床从业者和科普作者,我一直深知癌症科普并不简单,因为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避免去传递一种情绪——恐惧。而这种情绪就像是给信息传播的最好“妆容”,一旦信息以恐惧情绪打底,往往能够获得更多传播。我们曾经和数学系团队一起对网络上传播的流言进行了语义及情绪分析,发现转发量、阅读量最多的往往都带着恐惧的情绪。如果想做“营销”而不是“科普”,可能这就是流量密码了。 针对癌症的恐惧“妆容”不难理解,毕竟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将它与绝症画上了等号。但如果真的是肿瘤专业从业者,特别是肿瘤临床医生,大概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目前我们整体的肿瘤治疗效果在近30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生存率也大致以每年1%的速度稳步提升。像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不少恶性肿瘤的疗效已经非常好了。而近些年来出现的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在肿瘤治疗历程中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变革。作为肿瘤临床医生,我非常庆幸自己有幸目睹、亲历肿瘤生存率得到巨大提升的这一变革时代。 但要给癌症卸下恐惧的“妆容”是非常难的,因为癌症和绝症的关联,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根深蒂固的。对我们父母辈而言,在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癌症,看到、听到周围的人罹患癌症的那个时代,癌症确实都是不治之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肿瘤生存率也不过四分之一。尽管在数千年前癌症已经被人类记录,但一直到70多年前法伯教授发现甲氨蝶呤在白血病中的惊人疗效,癌症才真正变成有药可控的疾病。而在此之前,肿瘤的治疗只能靠医生进行器官损毁性的肿瘤切除手术。 身为外科医生,我知道,如果一种病主要依赖大范围的器官损毁性的手术切除,那很大概率是因为医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例如胃肠外科医生,原来做胃切除手术的主要原因一直都是溃疡穿孔。现如今,因为有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