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手册

徐凯文 柳智宇 宋彦
专家指导委员会 闫洪丰 祝卓宏 杨国利 刘军龙 王新平 刘 颖 王东明 荆 梅 曹 杨 刘春丹 胡广玉 杨福昌 靳 成 于兹群 蔡立明 金克刚 王 韧 邓 茜 董文颖 王文生 梁冰峰 编委会名单 主编: 徐凯文 柳智宇 宋 彦 编委名单(按拼音排序): 曹晓雷 柴美静 董建英 杜以芬 顾柏林 郭慧娜 黄振华 李丽娟 刘丹丹 刘 学 刘钊羽 柳小红 栾伟丽 牟惊雷 彭 旭 曲丽萍 施彩虹 司华峰 宋淑玲 孙 艳 谭 力 田文玲 王红丽 王梦甜 王晓中 谢 军 闫洪丰 于晓杰 张 怡 序言 走一条中国模式的社会心理健康道路 心理学在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西方舶来品,心理学进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改革开放后重开心理学系开始,又经过了40多年。在我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历史性发展目标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从2018年开始,我作为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的委员,有幸参与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主要参与的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和云南省临沧市的试点工作,同时也参加了部分其他省市的督导工作。 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全国各地,实地了解如何在基层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让心理学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全民心理健康。我的这些调研和实践工作的结果与其他试点地区的结果一样,我们深感要实现全民心理健康的目标,完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任,对我们这个人口世界第一大国而言,专业人才匮乏是最大的瓶颈,无论是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还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总体建设蓬勃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基层心理服务,然而大学培养的心理学专业“科班”人才,培养时间长、人数少,而且其就业去向也极少流向基层,尤其是极少流向广大基层社区和农村,所以,心理学人才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那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