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苏州

叶圣陶
前言 这本《家住苏州》,是出版社陈雪春女士和濮敏伟先生约我选编的。书稿选自圣陶先生的文章、书信和日记,很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发表,读者一定会感到很新鲜。 圣陶先生诞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叶钟济(字伯仁)职业是账房,为一位姓吴的地主家管理田租,苏州称这种职业叫“知数”。母亲朱氏料理家务。圣陶先生在《略述我的健康情况》一文中介绍说: 我母亲是我父亲的第二位续弦,生我的那一年,我母亲三十岁,我父亲四十七岁了。我生后第三年又生了妹妹,再过四年生了第二个妹妹。大妹妹十三岁时病故。 叶钟济晚年得子,望子成龙之心犹为急切。圣陶先生三岁时就开始识字,写描红纸,到1900年进私塾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秀丽。进私塾之后,父亲对他的要求更严了,每天都督促他温书、背书,还立过“(背书)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与此同时,叶钟济受到“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等世俗观念的影响,在敦促爱子熟读圣贤书的同时,又注重引导他去熟悉社会,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富家子弟整日关在书房里念书,除了给“先生”“老伯”拜年或到“郎中”家里看病,是从不作兴出大门的。圣陶先生则从小就跟着父亲到酒肆喝酒,到书场听书,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贺寿、听昆曲、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甚至帮助他料理收租。他回忆说: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父亲去“听书”。到十三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像《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像《三国志》《金台传》《水浒》《英烈》,都不止听了一遍,最多的到三四遍。(叶圣陶《说书》) 我幼年常“听书”,历十几年之久,当年的名家,现在记得的有王效松、叶声扬、谢品泉、谢少康、王绶松、魏钰卿、朱耀庭、朱耀笙、薛筱卿等人,二十岁以后就不听了。(作者于1985年3月14日访圣陶先生) 我从八九岁时就开始喝绍兴酒。当时我父亲每天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