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爱尔兰] 科伦·麦凯恩
译者前言 2010年6月底,我刚到爱尔兰的时候,在机场叫了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位自称六十一岁的都柏林人,留着小胡子,模样让人想起演员、007的扮演者之一肖恩·康纳利。路上,我们说起了爱尔兰面临的经济萧条。我问他的反应如何,他说爱尔兰有句名言:我们全部都躺在阴沟里,但是我们中的有些人在仰望星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一心态,也正是人类的精神文明生生不息的一大原因。 说来也巧,刚到都柏林时,我住的宾馆房间由于贴近斜屋顶,窗户就是天窗,每当我躺倒的时候,我就在“仰望星空”。后来到了都柏林马里安广场,看到王尔德塑像前的名言碑上,刻着这句关于仰望星空的话。这话本为王尔德名言,从出租车司机的口中,我得知这名言已经成了爱尔兰名言。 爱尔兰是一小小岛国,在加入欧盟之前的很多年,来的人不多,但是走出去的不少。土豆歉收的那些年,爱尔兰出现大饥荒,爱尔兰人乘坐“棺材船”,远走他乡,很多爱尔兰人到了北美闯世界。包括王尔德在内,爱尔兰很多著名作家如同文学界的吉普赛人,流离于世界各地。贝克特、乔伊斯、叶芝都曾长期旅居海外,王尔德后来在英国、巴黎等地居住。文学的世界山不转水转,他们最终又一一“荣归故里”。爱尔兰政府颇为注重文化,态度开明,不怎么计较一个作家是在爱尔兰本土还是在异国他乡,统统认同,不分彼此。在世界文学版图上,世界很小,爱尔兰很大。 在爱尔兰,我遇到了一个越南裔澳大利亚作家潘华。她办有一份亚裔澳洲文学杂志,说认识一个华裔作家,在澳大利亚用英文写了一部小说,想在中国出版,但未能成功,皆因出版方担心作家丑化了中国。海外华裔作家现在越来越多,可是根在中国,花在墙外。由于得不到国内认同,耐心欠缺点的,在感情上就和祖国日渐疏远。这一点希望能跟爱尔兰学学,打开胸襟,视海外华人作家为中国作家,让其能自如出入,我相信这能增加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利于以他们为交流使者,提升中国的文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