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与文化

[美] 托马斯·索威尔
……人类不是一块空白的石板,一旦环境将一种文化刻于其上,就无法轻易地将它抹去、刻上新的内容。 ——奥斯卡·汉德林 前言 本书挑战了诸多所谓的“社会科学”教条以及诸多有关种族问题、文化差异的基本假设。而质疑的基础是笔者为撰写本书所做的10余年的研究。本书也是笔者20多年来对种族和民族问题研究最重要的作品,它涵盖的主题和问题超出了笔者在这一领域的任何其他著述。笔者曾两次周游世界、两度环游太平洋,沿途在多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观察,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这些旅行绝非无关紧要。在旅行中笔者不仅搜集了大量文献,还与各国学者、官员多次进行探讨,这些现场观察能够让文字或照片难以传达的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走进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领略其宏伟的设计及千年以前的精湛工艺,体会创造这一建筑的文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一番无与伦比的感受。步行不远,便可看到千年以前罗马人修造的桥梁,今天桥上依然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从中也可窥见在西班牙隶属罗马帝国的时代,另一伟大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步行穿越澳大利亚巴罗萨谷古老村庄的一片墓地,你会发现,在这个讲英语的国度,有用德语写的墓碑,这让人感受到德意志文化的坚韧顽强——尽管已被迁到万里以外,依然葆有生机。从古代城墙环绕的耶路撒冷,到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每个地方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也许专注于本书中心主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与同时期的主流“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对比,即将其与周围环境视为群体行为的塑造者和将制度决策视为群体命运的决定者两种观点进行对比。尽管我们能够就“环境”在某种普遍意义上的影响达成共识,但是,将直接环境(包括周围的人和制度)视为群体的塑造者,或认为群体拥有先于目前所处环境且超越他人观念、偏见和决定的自身内部的文化模式,这两种看法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几个世纪以来的大规模民族移徙使得很多种族群体、文化群体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