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少年的奇遇人生

[巴西] 保罗·柯艾略
图片 要如那奔淌的河流, 在暗夜里静静无声。 不要惧怕深夜的黑暗。 倘若天上有星辰, 就去映射它们的光芒。 倘若天上有云朵, 记住云也是水做的, 与河流别无二致, 所以也大可用你的静谧深邃, 欣然映射出它们的样子。 ——曼努埃尔·班德拉 前言 在我十五岁那年,我对我的母亲说:“我已经确立职业理想,我要成为一名作家。” “我的宝贝,”母亲忧愁地应和道,“你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是一个逻辑清晰、知书达理、对世界有着清晰认知的人。你真的知道当一名作家意味着什么吗?” “做一个写书的人喽。” “你的叔叔哈罗德是一名医生,他也写书,有些甚至还出版了。如果你学习工程学,你一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写书。” “不是的,妈妈。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而不是一名会写书的工程师。” “但你在生活中见过作家吗?你亲眼看到过哪位作家吗?” “并没有,我只在照片里见过。” “如果你都不知道什么是作家,你又怎么可以真的想要成为一名作家呢?” 为了回答母亲的问题,我决定做一些调查研究。以下就是我当时了解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作家的定义: (1)作家总是戴着眼镜,而且永远不梳头。他们在一半时间里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愤怒,而在另一半时间里则陷入沮丧。作家要在酒吧里度过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与其他蓬头垢面、戴着眼镜的作家争论个没完。作家还要说一些很有“深度”的话。他们总是不满意于刚刚出版的那本小说,而总是对自己下一部小说的剧情有着许多绝妙的点子。 (2)作家有责任和义务不被自己所属的时代理解。他们坚信自己出生在一个平庸的时代,得到理解就意味着失去被视为天才的机会。作家对每个句子都要进行反复修改和重写。一个普通人的词汇量在三千个单词左右,但真正的作家从不使用这些单词,因为字典里还有另外十八万九千个单词,更何况他根本不是什么普通人。 (3)作家想说的话只有同为作家的人才能理解。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