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曰:出土文献论集

王连龙
上 篇 名物考證 “王若曰”再釋 出土金文、簡帛及傳世文獻中,“王若曰”是一個較爲常見的文本格式。關於其義,學界多有探討。如董作賓先生主張“王若曰”係載于簡册之慣用語,凡王命之見於筆録者,其開始必作“王若曰”。于省吾先生認爲“王若曰”應解作“王如此説”,爲史官叙述王言。與董説相類,陳夢家先生亦提出“册命既是預先書就的,在策命時由史官授于王而王授于宣命的史官誦讀之”,“‘王若曰’的内容是王的命書”。董、陳二位先生從簡册形式及册命制度的角度來考證“王若曰”問題,值得重視。新近張懷通先生又提出“‘王若曰’所領的‘命’或‘誥’,是史官記録的王的現場講話”的觀點。比較而言,張説雖新,然未必成立。 在張先生的論述中,傳世文獻部分多取《尚書》之《商書》《周書》爲例。實際上,《逸周書》部分篇章中也存在“王若曰”文例,其中就有被張先生考定爲西周早期文獻的《嘗麥》篇。 按,《嘗麥》云: 維四年孟夏,王初祈禱於宗廟,乃嘗麥於太祖。是月,王命大正正刑書。爽明,僕告既駕,少祝導王,亞祝迎王降階。即假於大宗、小宗、少秘於社,各牡羊一,牡豕三。史導王於北階,王涉階,在東序。乃命太史尚太正,即居於户西南向。九州□伯咸進,在中,西向。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階。作策執策從中。宰坐,尊中於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宗,王命□□祕,作策許諾,乃北向繇書於内楹之門。王若曰:“宗掩、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末成之慶。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説于黄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於大帝,用名之曰絶轡之野。乃命少昊請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於今不亂。其在殷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凶厥國。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正夏略。今予小子聞有古遺訓而不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