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亲密

曾旻
自序 当我开始靠近你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每年会给自己安排一两次休假。每次休假回来,隔了一两周没见到我的来访者反应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来访者却说:“好久不见,你看起来瘦了。”同一天见到我的另一位来访者却说:“好久不见,你是不是胖了?”我的外形在同一天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的人对此却有截然不同的印象。 外貌只是最直观的一方面,来访者对我休假的情绪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告诉我:“你是不是不想见我了?”有些人却说:“我一直在犹豫还要不要来见你。”有些人会好奇:“你假期过得怎么样?”有些人会感叹:“这两周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讲。”有些人会变得陌生,似乎和我不太熟悉了;有些人会若无其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无缝衔接假期之前的话题……是我区别对待他们了还是他们在心里对我的“加工”就是截然不同的? 换个熟悉的情景:在工作中,你与同组同事一起吐槽另一个组的同事C,你讲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把同事C贬得一无是处。当你讲过瘾了,期待同事们附和你时,同组的同事A站出来说:“我说句公道话,C的确有你说的那些问题,但也不至于那么差劲……”A讲了一堆他对C的印象,你感到震惊,完全无法理解为何在A眼里C是这样的一个人。你疑惑:到底是他有“滤镜”,还是我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 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你和伴侣聊起娱乐八卦,你们对某个明星的私生活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你和朋友聊起过往的共同好友,发现你们对共同好友的印象完全不同;老同学聚会时聊起往事,你发现自己记忆中的某件事和别人记得的版本竟然完全不同! 两个来访者,一个说我胖了,另一个说我瘦了,其中一定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只要我回家用体重秤测量一下,就能得到一个客观的结论。但对于那些各不相同的情感反应,就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面对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有些人感受到的是对方的冷漠,有些人感受到的是对方的沉着冷静,情感色彩截然不同。但无论如何,这张毫无表情的脸背后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