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3000年

[美] 托马斯·哈代·黎黑
本书赞誉 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人类心理3000年:从荷马史诗到人工智能》从新的科学史观的角度,阐释了外部世界如何塑造心理学发展,以及20世纪末的心理学如何影响社会。这本书既适合作为心理学史教材,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人类不断探索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历程,值得我们用心去读,并在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守正创新。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原秘书长 心理学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在当下这个越来越迫切地呼唤知识创新的时代,从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寻找灵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学科史是一门学科的思想之源,而创新归根结底是思想的创新。虽然方法的创新也很重要,但它毕竟是服务于思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史编撰中的厚古说与厚今说之争也就不难解决了:思想的源流必须追溯到古代,而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并成为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则是现代化的产物。把握思想史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发展脉络是学习心理学史的精髓,其核心是现代性的形成与发展,即从心理学史的知识学习中获得丰厚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滋养,进而受益终生。黎黑的经典著作,特别是这一最新版本,为我们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份极佳的文本。 郭永玉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在第一节心理学史课上就会向学生强调:学习心理学史,不是为了瞻仰牛人,而是为了培养牛人;不是为了理解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黎黑教授的著作,对心理学的既往史实有着清晰、详实的阐述,对心理学的学科规律有着精辟、深刻的洞见,而且紧跟时代发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可重复性危机等当今心理学关注的问题,乃至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本书既提供了专业的知识,也讲述了生动的故事;既有宏观的梳理,也有具体的例子;它很厚实,也很有趣。相信无论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心理学的爱好者,都能从本书中受益。 曾祥龙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