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中回忆录

[法] 夏多布里昂
译序墓中人语 布列塔尼的圣马洛港外,格朗贝岛孤悬在锚地上,一块无名的方石立于其巅,石上立着一个不高但是粗壮的花岗岩十字架,这是夏多布里昂的坟墓。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雕饰,简朴至极。坟墓的前面就是波涛汹涌的英法海峡,狂风、暴雨、飞溅的浪花,让它一年到头都潮湿、冰凉,带着铁一般的颜色,孤独然而傲岸地面对着一片空阔。这是夏多布里昂在五十五岁时自己做出的选择,他费了不少的周折方才得到这几寸土地。 人们告诉他,1768年9月4日,“预告秋分的狂风掀起的海浪发出阵阵咆哮”,盖住了他降生时的“哭叫声”,他认定这惊心动魄的景象预示了他一生的命运。1848年革命的枪炮声震动了巴黎,他所反对的七月王朝垮台了,他只能说一声“干得好”,却不能出去看一看——他太老了。夏多布里昂于1848年7月4日去世。他生于风暴,死于风暴,八十年的人生旅途走得不容易,他想用文字为自己立一座纪念碑,是为《墓中回忆录》。岁月的风暴可以扫除许多东西,却似乎盖不住他从坟墓中发出的管风琴般雄浑的声音。他这本从酝酿到写作历时四十年的著作题为《墓中回忆录》,如果不是出于狂妄,那就是出于一种巨大的信心,相信活人会倾听他这个死人的诉说,继续接受他的文字的魅惑。 夏多布里昂不止一次提醒他的读者,他们听见的乃是一个死去的人在讲述他和世界、和历史的纠葛,他的《墓中回忆录》乃是他“用尸骨和废墟造就的一座建筑”。他在谈到幼年受到死亡的诱惑时,这样写道:“那些看到这一幅幅图画而心绪纷乱并且企图仿效这种种疯狂的人,那些因我的空想而喜欢我的《墓中回忆录》的人,应该记住他们听见的是一个死人的声音。”他在《墓中回忆录》快结束时,又写道:“读者,想象一下这些图案吧。绘制它们的这双手绝不会伤害你们,它们已经干枯了。记住,当你们看见这些图案的时候,它们不过是一个画家在其坟墓的拱顶内里随意涂抹的涡饰罢了。”他曾在1833年和1848年分别为《墓中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