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那个弱女子

杨斌
题记 郁达夫早期的小说,似乎已经在冥冥之中如同《唯命论者》一般预见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曾经像《迷羊》般地在《茫茫夜》中《沉沦》了;他的《血泪》和《空虚》,常常在《杨梅烧酒》和《烟影》里化作《青烟》;《微雪的早晨》他曾《在寒风里》《逃走》;《迟桂花》盛开时他曾度过《碧浪湖的秋夜》;《春潮》中他看到了《蜃楼》;《马缨花开的时候》他也《祈愿》生活中《纸币的跳跃》;终于,《清冷的午后》《薄奠》了《她是一个弱女子》,他在家庭《离散之前》被迫《出奔》;作为《怀乡病者》,当《春风沉醉的晚上》已经成为《过去》,他《南迁》走上了《诗人的末路》;《孤独》的郁达夫在《落日》《迟暮》之际,遭遇了《银灰色的死》。 这就是达夫的凄凉和魅力! 图片: “郁达夫先生近影” 前言:天真爱国的郁达夫 “达夫是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李初梨这样评价郁达夫;而这个断语,也为郁达夫的知交郭沫若所欣赏。 “达夫兄初次所给与人的印象,是天真,潇洒,真诚,自然,而微微带点神经质。” 郁达夫(1896—1945)最高贵的品质之一是爱国,虽然大而论之笔者不同意爱国是论人的最高最到底的标准,可是,考虑到当时的场景,爱国无疑是衡量中国人的最重要的杠杠之一,而是否支持抗战是否参加抗战正是当时爱国的核心。郁达夫毫不迟疑地投入到抗战中去,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即使他在日本留学生活多年,受日本文化影响颇深,甚至还有许多日本友人。 2000年4月,90岁高龄的费孝通接受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访谈。当采访者朱学勤问他年轻时的文学爱好时,费孝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佩服的是郁达夫。我认为他的文章比郭沫若的好。郭沫若我到底是不喜欢的,到后来我们接触很多,我还是不喜欢他。他很低的,郁达夫是高的。郁达夫写的东西是有人性的”;“郁达夫有文人的东西表现出来。”为什么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最佩服郁达夫呢?简而言之,无他,郁达夫写出了人性;而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