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烦恼

[美] 艾丽斯·沃克
导言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著名非裔美国小说家、诗人、行动主义者、妇女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以及非洲流散妇女主义文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沃克多才多艺、成果丰厚,迄今已出版诗集、长篇小说、文集、短篇小说集和传记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各种文类之间相互呼应、彼此互补,共同建构了艾丽斯·沃克精神思想发展的主体框架,呈现了艾丽斯·沃克作品多元文化与多重声音的丰富内涵。 水中跋涉:“做一个名叫摩西的女人” 1944年2月9日,艾丽斯·沃克出生于美国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混合了非洲人、切罗基人和欧洲人的血统。父亲威利·李·沃克是欧洲裔美国人,靠种地、打短工为生,收入菲薄;母亲米妮·塔卢拉·格兰特·沃克是非裔美国人和切罗基人的后代,靠给大户白人家当用人补贴家用。夫妻养育了五男三女共八个孩子,沃克是家中的老幺。佐治亚州充斥着浓重的种族偏见,白人社会不认为黑人需要接受学校教育,但沃克的父母坚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沃克四岁开始上学,八岁便可在笔记本和田野地头写诗。 也正是在八岁时,假扮印第安人玩耍的沃克被哥哥用玩具手枪误伤了眼睛。母亲找到了一个白人医生为沃克治疗,医生收取了250美元的高额治疗费,却没能治好沃克的眼伤,还雪上加霜地扔给了沃克一句话:“眼睛是相互感应的,如果一只眼瞎了,另一只也很可能要瞎。”多年后,沃克痛彻心扉地写道:“我八岁时的白日梦不是童话,全都是扑向刀剑,举枪对着心脏或头颅,用剃刀割手腕。”沃克开始退隐于孤独,靠读故事书、尝试诗歌创作来化解内心的自卑与痛苦。 1961年,十七岁的沃克获得一笔残疾人奖学金,进入亚特兰大的斯贝尔曼学院学习。她似乎领悟到了命运与梦想之间的真谛:“如果我不是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我就不会有资格获得佐治亚州给‘残疾人’的那一笔奖学金。从字面上说,只需要一只眼睛也能走出世界。”在这里,她受到俄国历史学教授霍华德·津恩的重要影响。津恩不仅开启了她阅读俄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