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

[荷] 诺伦·格尔茨
Nihilism by Nolen Gertz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9 © 201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文版译自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 中译本序言 如果允许我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我们这个时代,我会选择“虚无主义”这个概念,因为我们仍然身处现代性的时代,而“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精神本质”。 虚无主义作为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在19世纪发展成为社会思潮,在20世纪更是风起云涌,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到了21世纪,虚无主义俨然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许会有人认为我是危言耸听,在他们看来,人类文明已经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因为不断地发展、进步和创新而能够保持生机勃勃,也因此能够摆脱生老病死的周期循环。但是,人类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进步”是有代价的。其中,最沉重的代价就是虚无主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虚无主义是和尼采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知道他的名言:“虚无主义站在门口了:我们这位所有客人中最阴森可怕的客人来自何方呢?”就此而论,我们和尼采,或者说尼采和我们,乃是同时代的人。显然,虚无主义在这个历史时刻出现在我们面前并非偶然。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是轴心时代的没落,是原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出现了问题。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公元前800—前200年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各大文明相继构建起各自的核心理念,如希腊的哲学、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以及巴勒斯坦的犹太先知等等。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虽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解读人类文明的理论框架。它认为轴心时代的起因是人类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探寻根本性的问题。面对空无,他力求解放和拯救。通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