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风八面

姚峥华
序言 韦力 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上流行创新词,因为频率太快,而我等又反应太慢,往往有些词还没让我等搞明白词义,就已然过气了。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囫囵吞枣地记住了一些。比如“无厘头”这个词,其实我至今也没弄明白它的外延与内涵,它就已从新词变成了旧词,不过,我仍然以自己的理解对该词活学活用。 之所以说起“无厘头”,还要从大侠和姚老师说起。不知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对“神雕侠侣”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沙家浜》中的智斗,将二人联想成胡传魁与阿庆嫂。当然这种联想毫无不敬之意,大侠比胡司令聪明万倍,人也玉树临风,姚老师也胜阿庆嫂不知几何。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我觉得这就是无厘头,更何况天下事无论俗雅,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无厘头算不算捕风捉影式的联想呢?无论是线性思维还是发散思维,总需要事出有因。如果以影响力论,大侠的确像一个司令,因为他爱书入骨髓,并且有着超强的人格魅力,致使各色书人围绕在他的周围。他时不时地将这些书人召集在一起,共话巴山书语,不知今夕何夕,快何如哉!我有幸参加过几次大侠组织的书话会,在那里胡天海地地乱吹,有着老鼠掉进米缸的陶醉。物欲横流之时,还能有这么一大帮餐风饮露之人,何其难得。 印象中每次聚会时,姚老师都静默地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些人侃天侃地,基本不说话。她一直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脸上也显现出认真倾听的神态,但她以自己的细腻以及超强的记忆力,有如扫描般地记录下了每个人的言语和神态,过不了多久,一篇妙文就在圈内流传。文中写到之人,起初矢口否认说过那样的言语,当时在场的朋友却互相证实:“你确实说了这样的话,并且现场说的比文中写的要多得多!姚老师替你遮了不少丑。”于是被写的人哈哈一笑,将那些都归为酒话。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让我有了无厘头的联想,把她附会成了阿庆嫂。姚老师不开茶馆,但她将大侠的书局当成书馆,难得的是她还能近墨而不黑。她不像那帮爱书人见到好书就垂下三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