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传

吴晓波
高粱,小麦,水。 ——茅台酒配料表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在酒神颂歌里,人受到鼓舞,最高程度地调动自己的一切象征能力。 ——尼采,《悲剧的诞生》 前言 茅台六法:向茅台酒学什么? 茅台酒的配料表里只有五个字:高粱,小麦,水。 我写《茅台传》,只为了回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三种地球上最普通的物质,能酿造出最复杂、醇厚的酒,并且成就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和中国A股市值最高的制造企业? 从《腾讯传》到《茅台传》 我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但总架不住有一些工作会突然冒出来,像一只只“好奇的猫”撞了我的腰。 写腾讯和茅台这两家公司,都是类似的经历。 2011年的春天,腾讯的两位主要创办人张志东和许晨晔到杭州来找我,我请他们在龙井村喝新茶。一坐下来,他们就说:“能不能写一本腾讯的书?”当时,轰动商业界的“3Q大战”刚刚打完,腾讯赢了市场却输掉了舆论。所有的腾讯人都十分沮丧和郁闷,他们终于想到,写一本书把自己的成长史和商业逻辑讲讲清楚。 我想了两个月,终于答应接下这份工作。当时我就提了两个条件:我要能访谈到想访谈的人并查阅所有的原始资料,公司不可干预我的创作自由。腾讯爽快地答应了。 《腾讯传》原本计划在2013年出版,配合公司成立15周年的节点。没想到,一写就是整整6年,到2017年年初才正式出版。这期间,腾讯推出微信,抢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最重要的一张船票,继而进行了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并尝试风险投资的布局,市值从3000多亿元暴涨到2万亿元,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股。而我自己也在2014年推出了“吴晓波频道”公众号,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自媒体的创业浪潮之中。 事实上,对一家企业深入调研并进行创作,如同一次智力探险,是一个总结梳理的过程,更是对很多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腾讯传》的创作中,我重新理解了“产品”的意义,第一次思考生态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