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的故事(全译插图本)

[英] 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
关于本书 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是著名的英国作家。他于1865年12月30日出生在印度孟买(因为他父亲当时是孟买艺术学校校长),幼童时代的生活犹如田园诗,所见所闻都充满了印度的异国情调,五岁时被送回英国上学,十七岁重返印度,到一家报馆工作并开始写作。他以印度的大自然、社会生活以及英国殖民者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写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随笔,很快就在读者圈和评论界确立了大作家的地位。190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英国作家。1936年1月18日,这位著名作家在他晚年定居的萨塞克斯郡乡间逝世,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英国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长眠在一起。 在吉卜林繁多的文学作品中,有两颗令全世界的孩子们都神往的明珠,其中一颗就是于1902年出版的《原来如此的故事》(JustSo Stories)。该书中的故事是他早年为了回答女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鲸鱼的咽喉为什么很小、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样长,以及骆驼为什么有驼峰等等)而“杜撰”的答案。吉卜林于1892年1月与美国姑娘卡罗琳·巴莱斯蒂尔结婚后曾随她移居美国,其间他们的两个女儿约瑟芬和埃尔西分别于1892年12月和1896年2月出生。他于1896年8月携妻女返回英国,定居在萨塞克斯郡,但在1899年访问美国期间,六岁的约瑟芬不幸因病夭折,从同一种疾病中勉强幸存的吉卜林被丧女之痛击垮。从伤痛中稍稍恢复后,他便着手将他早先为心爱的女儿讲过的故事写成这本书,一本关于世界起源、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动物的书,一本由幻想故事构成的书。书中的全部故事都保持了作者当初讲述它们时的基本原貌,因为每当他想改变讲故事的方式,似乎他心爱的女儿约瑟芬就会来拦住他说:“不是那样的,爸爸。该这么讲!”所以书中有多半故事都以一声深情的“我亲爱的孩子”开头,而且好些故事里都点缀有父女间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