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关系

[匈牙利]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序:他看透了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 余泽民 《仁慈的关系》是我在匈牙利用匈语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至今大约有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故,积攒了很多故事,其中最重要的就跟这本书有关,跟它的作者有关。对我来说,拉斯洛的重要并不在于他后来获得了国际布克奖,也不在于他写的《撒旦探戈》和《战争与战争》受到苏珊·桑塔格毫不吝啬的褒奖;拉斯洛的重要性于我,在于他二十五年前在我生活中的出现,并意外地把我引上了文学翻译之路。 拉斯洛的匈牙利全名很长——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中国读者念起来会觉得拗口、难记,即使深吸一口气后读也感觉能被噎死。匈牙利人的姓名结构跟我们的相似——姓在先,名在后,这在欧洲国家里属于异类,也可视为他们的先民来自亚洲的证据之一。匈牙利人在喀尔巴阡盆地定居已经一千多年,逐渐融入了欧洲文化,“拉斯洛”就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男名,意为“巨大的荣耀”。历史上第一个取这个名字的匈牙利人是11世纪的一位国王,由于死后被教廷封圣,故称“圣拉斯洛”。至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这个姓氏,背后的故事就更多了。 据作家本人讲,他的家姓来自一个地名——克拉斯诺霍尔卡,位于现在的斯洛伐克境内,那里有座著名的城堡,始建于13世纪,曾是匈牙利大贵族安德拉什伯爵家族的领地。通常来讲,大凡用地名做姓的匈牙利人,意味着其祖先来自那里,但拉斯洛不然,他生在离罗马尼亚不远的久拉市,祖上也没有人在克拉斯诺霍尔卡住过。他之所以姓了这个地名,只是因为他爷爷年轻时的一次心血来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成了《特里亚农条约》的牺牲品,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划入了周边国家版图,克拉斯诺霍尔卡连同山上的城堡一起被割给了斯洛伐克。于是,这座古老的城堡有了象征的意义,象征历史上匈牙利人的苦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写了一首关于它的歌曲,在匈牙利全国都很流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