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现代文人(2)

刘小川
自序 马丁·海德格尔环环相扣的生存阐释,似乎可以针对古今中外任何人。 我一直致力于三个打通: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雅俗。打通当然是很有限的,只能在某些接点上有所悟而已。“学贯中西”这类大词,我个人从来不认同。谁学贯中西呢?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讲德语。我辈汉语思维者,能从哲学中领悟一些什么呢?爬西哲之山这么多年,永远不知道山的高度,回望山下,环视周遭,远眺云深不知处,有些蹦蹦跳跳的小感悟而已。 思想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不间断地思考相同之物,思想才能展开它的广袤,它的不断后移的地平线。深度决定广度。然而思考者也是尼采讲的“角落站立者”,不可能拥有全视角。对人物传记来说,任何材料的取舍都有倾向性。 哲思长一寸,文学长三尺。这是经验之谈。 中国现代文人数以百计,我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我熟悉的,感兴趣的。文学家、艺术家、学者,他们进入了课本和文化传承。本书试图总体把握他们,同时重点审视他们的生活细节。日常细节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有些人一辈子冠冕堂皇,几个小细节就把他击穿。 把哲学带向文学,带向生活之领悟。“带向”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爱智慧是天然现象,五六岁或更早就萌芽了。儿童追问天地间的一切。 海德格尔尝言:“人活着,总会有某种哲思。” 然而,人的固化也无处不在,尤其是当下。本书把形形色色的生存固化纳入考察的范围。 亚里士多德说:“对生存的基本运动性作清晰的把握。” 这个太难了,且行且努力吧。 刘小川 2022年9月19日于眉山之忘言斋 沈从文 历史巨浪中的一条小船 图片 湘西凤凰,沈从文,《边城》,以及我时常翻看的沈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地名人名书名是连在一块儿的。湘西山重水复,湖泊千里纵横。凤凰是山水之间很小的一个县城。1902年,沈从文生于小城。20世纪后期,凤凰古城的名气大起来,与作家沈从文有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个性颇独特的沈从文声名鹊起,他生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