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周期与交易策略

明明
序 近年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持续走高的迹象,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债务压力均有所凸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7月23日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2023年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已从一季度末的281.8%上升至283.9%,上升了2.1个百分点。分部门看,居民部门杠杆率从一季度末的63.3%升至63.5%,上升0.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一季度末的167.0%上升至167.8%,上升0.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从一季度末的51.5%增长至52.6%,上升1.1个百分点。三部门的杠杆率均为历史最高纪录。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在2021年以后就已经超过欧元区,较为接近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考虑到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差异,接近发达国家的高杠杆率毫无疑问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压力。尤其是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两个领域,已成为我国债务高企的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其中,房地产企业近年来违约事件不断,叠加地产销售和房价下行压力,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点之一。我国地方政府杠杆率也在2011年以后超过中央政府,虽然相较于主要发达经济体我国政府整体杠杆水平并不算高,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城投平台替地方政府分担了较多的融资压力。鉴于此,研究和化解债务问题成为当下政策、学术和市场的焦点。明明博士的新著《债务周期与交易策略》,正是围绕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宏观来看,杠杆与债务可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剂。在地方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下,除税收等财政收入来源外,地方政府通常会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因此一定程度的杠杆水平是有必要的。在一般或专项地方债到期后,地方政府通常会选择发行再融资券实现“借新还旧”。在土地财政模式成效不及以往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对于债务滚动的需求也存在一定黏性,进而导致近年来地方债务余额持续抬升。截至2023年5月,地方债余额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