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上下册)

袁志伟
图片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0—13世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研究”(批准号:18XZJ014)结项成果西北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序言 《辽夏金元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是志伟研究佛教哲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思想的阶段性总结。 志伟在西北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就有志于从事佛教哲学和少数民族宗教史的研究。后来在西北大学攻读中国思想史硕士学位,其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为《辽代华严思想研究》,开始把注意力聚焦在辽夏金元宗教思想史研究。2011年我与他讨论其博士论文选题时,确定以10—12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思想为研究对象,初拟以《10—12世纪中国西北的思想与社会》为题,研究契丹民族与辽朝佛教、党项民族与西夏佛教、高昌回鹘佛教和喀喇汗朝伊斯兰教思想,以“宗教思想和文化认同”作为研究和讨论的主要线索。他经过两年的辛勤写作,完成了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10—12世纪中国北方民族的佛教思想与文化认同》。在西北大学任教工作后,他按照在博士阶段就已确定的研究计划,继续对辽夏金元时代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和文化融合时期的宗教思想进行研究。2018年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13世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研究”获得立项,以此为契机,终于初步完成了对辽、西夏、金、元和高昌回鹘、喀喇汗朝等10—14世纪中国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约八十万字的学术专著就是其多年研究的集成。 10—14世纪中国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回鹘、蒙古等民族相继建立了辽朝、西夏、金朝、高昌回鹘、喀喇汗朝和元朝等少数民族政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则是其主要宗教信仰。这些民族政权的宗教思想与当时各民族的社会存在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从社会存在对宗教思想的影响来说,各民族的宗教思想在本质上是对当时“社会与文化秩序重建”这一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