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李长之
图片: 〇清佚名历代圣贤半身像·司马迁 图片: 〇汉司马迁史记(汲古阁版) 图片: 〇汉佚名汉宴乐画像拓片(局部) 图片: 〇上林图卷(局部) 据传为明仇英所作 自序 在最近接到叶圣陶先生的复信,知道开明书店有着肯收印这部稿子的好意以后,我重把全稿校改了一遍,并把去年五月二十九日(全稿写成的日子)初写的序文以及今年八月三十日重写的序文都割弃了。现在愿意报告给读者的是:本书蓄意要写,是二十七年的秋天的事;在这年的夏天,我由昆明到重庆,由重庆到成都,在路上才对《史记》有整个的接触,直到在成都住定下来,才把意见整理了一下,又对全书作了一个自己行文时需要的索引,可是没有动笔。不久又到重庆去了,经过了三年,首先写出的只是《司马迁在文学批评上之贡献》一文,日子是三十年四月九日,原因是这时担任着中央大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所以先把这方面的意见写成了,现在收入本书的第九章第三节。后来又因为在中央大学讲中国小说史,便常想把《史记》之史诗性的优良写出,但老没有实现,只是同时却重新有着要把全书写出的冲动了。又过了三年,这冲动到了三十三年的春天,是再也不能遏止了,便一气写了第二、三、四、五、六各章,第一章的附录《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则是这一组的文字中最早的一篇,日子是三月五日,第六章最迟,日子是八月十六日,还有第七章第十一节《司马迁之民间精神》也在这期间写出,日子是三月二十七日,一共差不多费了半年的工夫,书写成了小半(司马迁的生活方面是告一段落了),而第一章的正文仍空着;第一章因为是对司马迁的时代之整个把握,我不敢轻易写,也曾写出了一部分,关于司马迁之思想和艺术方面,则怀着畏难更大。接着我健康上和心情上最恶劣的时候来了,我很少写东西,教书生活也放弃了,我离开了住久了的沙坪坝,迁到北碚,北碚自然是鸟语花香的地方,可是与我似乎没有什么相关,日本投降虽给了我一时的兴奋,也苦为时极暂——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