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刘心武
序 60年前,1962年春节期间,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赏梅迎春》一文,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不到20岁,我不认识该报社的任何人士,是自发投稿。《中国青年报》的编辑从众多来稿中选出我这篇,二审通过,总编辑签发,还安排在副刊头题,配了一张挺大的图。文章里我侃侃而谈,似乎对梅花、梅树、梅子都很了解,还向读者报告,那一时期,梅树只生长在中国,日本曾多番尝试种植,总未成功,而在我国,梅树主要生长在江南,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超山,无锡的梅园“香雪海”,都是以栽梅出名的胜地,每逢春梅盛开时,人们就络绎不绝地相携去赏梅。迎春赏梅,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民族习惯。 其实写文章的时候,我并未去过江南,我所定居的北京,那时候还没有地栽梅。我所赏的梅,都是比如说中山公园唐花坞里的那种盆景梅。那么我那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除了从盆景梅去想象江南地栽梅,就是通过阅读。从少年时期,我就喜欢读书,我的生活历程,是现实的阳光雨露、坎坷颠簸、柳暗花明,与读各种书籍后获得的知识、启发、激励、教训交织在一起,相浸相融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甲子过去,祖国变得更富更强更美了。北方难以地栽梅花的困难,在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园林栽培专家和园林工人们的一再努力,已经突破,现在北京人赏梅,不用非去江南,不必只在盆景梅前凝神,许多地方,都有梅林出现。前些天,助理焦金木开车,我们一起去了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那敞开式公园的园林布局,主打就是地栽梅,有红梅、白梅,还有绿萼梅,那日天气晴好,游客不多,因为防疫都戴着口罩,相互之间保持着距离,静静地赏梅。我逐次走近不同的梅树,近观那美丽的花朵,嗅其淡雅的香气,品其独特的神韵,身心大畅。不禁就回想起六十年前,自己发表过《赏梅迎春》的文章,那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如今却入耄耋之年。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2500多年前孔子批评原壤的话,孔子说的话收齐全了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