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白走的路

刘心武
序 北京植物园刚刚更名为国家植物园(北园)了。我很爱这处地方。它的北边是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卧佛寺,西北有樱桃沟风景区。卧佛寺东边有利用原僧房改造成的宾馆卧佛山庄,我多次自费入住卧佛山庄,享受那一派幽深雅静。今年春天疫情稍缓,助理焦金木陪我到那里小住。除了看花品茶,他对我偏要到寺西一隅去寻找一座广慧庵,大惑不解,因为在游览指南上,并没有广慧庵字样。及至终于找到,那里已是一所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我在门前徘徊良久,感慨万端。 我的一位姨妈,名叫王永强。这名字挺男性化是吧?那是因为,他们王家是个大家族,到她这一辈,排行永,最后一字,规定一律要木字偏旁。他们家女性把桃李杏梅杨柳榆楸橘橙柑柚椰樱榴檎等,男性把树林松柏槐椿枫材棕榈檀榕栾臬桑采等,几乎全都用上了。棺材的棺,那不能用;樗树因为是臭椿,所以樗不能用。到我这位姨妈落生,父母觉得木字边的好字眼已经被家族用尽,因此干脆弃木而给她取名为强。 这位姨妈,大学学的植物保护,后来在农科院搞研究,创办了《中国养蜂》杂志。1958年,在杂志基础上组建了养蜂研究所;196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的关怀下,将卧佛寺西边本来驻军的广慧庵腾出,让养蜂研究所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定名更加准确——蜜蜂研究所。王永强姨妈应该是新中国蜜蜂研究的元老之一,她长期担任《中国养蜂》杂志主编。说是主编,其实,在我的印象里,从组稿、审稿、定稿、排版、校对、选择封面照片到下厂付印等环节,她都忙得团团转。有次母亲约她来我家吃晚饭,她到得很晚,说是去邮局给杂志的作者们汇稿费去了。母亲笑她:“你真是全挂子本事啊!”她乐乐呵呵,满脸放光。她自己也撰写关于养蜂的论文,记得有篇论文,配有表格、曲线图、饼图什么的,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占了一整版,刊发后,很快有几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来联系交流事宜。 那时候卧佛寺以南刚辟为植物园,总体还很荒芜,公共交通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