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孔尚任
图片 本末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堂,自称云亭山人。他出生于清顺治五年,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世孙,为人精通儒学,颇通音律,文笔堪佳,曾将《红楼梦》一书题为《风月宝鉴》。他在青年时曾听族兄讲起南明旧事,便去考证。其中大部分事在正、野史上都能找到,只有李香君血溅诗扇、杨龙友画为桃花的故事没有笔录,只由杨的画童向族兄讲起过。孔觉得血画桃花这事新奇可传,便想写一部《桃花扇》,但他当时还没出仕,认为自己阅历不够,便四处博采遗闻,最后只写了个大纲。 后来康熙南巡到山东曲阜,特行祭孔大典以笼络汉人,孔尚任负责接待并为之讲解《大学》,之后受到了破格提拔,出任国子监博士。他受宠若惊,一心效忠,可惜一出仕就被派往淮阳去治了四年的水。孔作为文人刚接触社会现实的一面,觉得一介书生做民用工程是委屈的,便起了宦海沉浮之感。同时,他接触了一些主张复明的汉人,并收集了许多民生疾苦的素材。后来他回京继续做教员,常有不得志之感,写戏的事一拖就拖了十几年,都没什么兴致写了,再次动笔是因为自己早年提及要写这么一出戏,便总有朋友问起(比如户部侍郎田雯每次见面都要问),所以他不得已开写,一共改了三稿,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夏才成书,那时他已年过五十。 《桃花扇》在音律上受了满洲宗室红兰主人的指导,书成后被各家王公传抄。因为太过流行,秋天之时宫内也传人急要剧本来审。总持国家法纪的左都御史李木庵特意买了戏班来演,名唤“金斗班”,此班唱《题画》一折最妙。其余各家戏班也常请孔去品评,所到之处高朋满座。数月后,孔却被直接罢官了,之后一直不得起用。他心思日重,感叹前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四处游历后,他发现借阅他文章的人虽多,却没有人读完,就想一把火烧了算了,却又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姑且等待。最终,他选择了归隐,抑郁而终。后人多认为孔之罢官是因为《桃花扇》剧本有煽动反清的嫌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