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法] 古斯塔夫·勒庞
锦瑟Inlaid Zither J  S 独立的个体一旦乌合,必定很快丧失自我 来自群体的, 对群体心理的观察和研究,而不是来自纯粹的心理学概念…… 译者语 《乌合之众》一书自20世纪20年代首个中译本出版至今,已有众多中文版本,保守估计,各中文版本的总销量应该已经上亿。但时至今日,它的潜在读者群仍然十分广大,因为我们要么是群体中的一员,要么是群体的领导者,我们总是需要认清对方。 该书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研究第一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在他众多的著作中,《乌合之众》影响最为广泛,已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近百个国家印行。 在该书中,勒庞通过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体现象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了“大众时代的来临”以及群体行为可怕的破坏力和可能的建设性。而前者正是勒庞研究的重点,也是该书的价值所在。在书中,勒庞通过对群集现象的考察,发现:当多个个体聚集成一个群体,在暗示的引导下,“群体的无意识”会很快取代“个体的有意识”,个体的行为方式会为“群体精神统一性律”所左右,从而倾于一致,所以他说,“博学的人和无知的人在群体中都无法被我们看到”,而且,“在群体中积累起来的可能是愚蠢,而不是智慧”。在群体中,因为有罪难罚,群体极易被引向一种恶意的情绪,个体也将因此很少有道德和责任的约束。由于动物性本能不受压制,所以“负性”的欲望和残忍的行为在群体中会很快复活。 按照汉语释义,乌合之众是指暂时凑合在一起的,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但勒庞书中的“乌合之众”不仅限于此,他们还包括刑事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等有组织的群体,这些智力优异的群体在集聚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群体低智商特征,他们也会受“领导者”的暗示而常常作出愚蠢的决定。 勒庞认为,群体意识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政治和教育)的间接支配,同时又受语言暗示的直接影响。通常,政治家和谋略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