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塞林格

[法] 丹尼斯·德蒙皮恩
序言 他一生渴望平静,他天性如此。如今,J.D.塞林格已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息,这个渴望平静的人逃离了社会机器,逃离了伪装,逃离了烦恼,逃离了虚荣,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 塞林格于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在科尼什的家中去世。褪去耀眼的光芒之后,这位作家在新罕布什尔州隐居了五十多年,这里是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一片杂木丛生、阴暗压抑的丘陵地带。他最终活了九十一岁。直到第二天,报纸才告知全世界: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了。儿子马修在他父亲的文学代理人哈罗德·奥博发布的公告中披露,他的父亲死于“自然原因”,在塞林格传播最广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之后,是这位代理人一直保护他免遭私生活的侵扰。他将此事处理得严丝合缝,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塞林格已经去世很久。 然而,他瘦削有力的身影深深印刻在与之相遇于邮局、服务站或者超市的人们的脑海中。他曾是个美少年,经年之后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他的高傲姿态,其实是因为过于遵循礼节,而他的本意只是捍卫自己的隐私。他用尖锐的眼神和沉默来迫使谈话对象顺从他自己的规则。他一直保持着独裁者般的行事作风,纵使承受着生理上的痛苦折磨,特别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战争给他带来了耳聋的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 美国作家乔安娜·史密斯·拉科夫曾于1996年在塞林格的文学代理商那里工作了一年。在她出版的《我的塞林格之年》中,除了细致描述了办公室里的工作氛围,她也刻画出他为了维护隐私而终日忧虑,还写到他的声音“比平时需要的声量”要大一些。她解释说,长期以来他的耳朵都听不太清。 二十四岁时,塞林格穿上了美国陆军的制服。起初美国军队并不想召他入伍。为了能够在星条旗下起誓,他摸爬滚打地证明自己。1944年6月6日,他扛着行军装备,行囊里放着打字机,与成千上万名士兵一起,在诺曼底的犹他海滩登陆。 那是他生命中的危难时刻。 塞林格拂去身上的弹片,投入法国战役,为解放巴黎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