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中国

[美] 德力·桑德豪斯
献给凯瑟琳, 感谢你包容了我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致中国读者 你正在读的这本书,是一段旅程最完满的结局,而这段旅程甚至不像真实发生过一般。我人生的前二十三年是在美国度过的,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中国生活。我并未专门研究过这个国家与中文,只是一时兴起才搬去那里。当我第一次遇到白酒时,它让我嗤之以鼻。 这本书的存在会让年轻时的我惊讶不已。更令我惊讶的是,它引起了世界上一部分人的共鸣。除了极少的例外,这些人都没有听说过白酒,更不用说尝过白酒了。而且,我从未料想这本书会被翻译成中文。 从第一个词开始,这本书的中文版就给出版商带来了诸多挑战。英文标题“Drunk in China”不可能做到充分翻译,因为英文的“drunk”有多种意义。它可以表示一个酒喝多了的人(酒鬼),一种喝多了的状态(醉),也可以表示被喝掉的东西。此外,由前两个英语单词的组合发音构成了第四种意义,即“醉中国”(drunken China)。 在翻译这本书时,译者面对的真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他只能选择其中某一种语义来翻译,而不得不舍弃其余的阐释。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与我坐下来着手写这本书时的工作恰好相反,我那时要做的,是以非中文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来翻译中国的饮酒文化。 我从几个不同的渠道选取了写作素材。其中大部分来自我在中国生活时遇到的人:朋友、熟人及同事。他们敞开心扉,耐心地解释那些对于成长于中国文化中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剩下的学问则是由在过去几千年的不同时期研究中国饮品的中外作家传授给我的。最后,我还借鉴了自己作为一名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的经验。我努力将这些线索编织成一套严谨的叙述,尽力捕捉我对白酒的热情,以及对这个创造出了白酒的国度的迷恋。 恰如书名一样,这本书试图同时传达几种含义。我想让读者不仅能理解白酒和当代中国的饮酒文化,还能理解致使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展示中国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