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1:认知与理性

王垒
序言 在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已逐渐成为显学,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回首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校园三角地的书店,只有一本心理学类图书,并且被归在哲学类图书里,孤零零的。估计很少有人问津,因为人们很难注意到它。 那时候,心理学是个冷门学科,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学科,以至于如果有人选择学习心理学,会有些奇怪。当时,一位老教授对新入学的新生这样说:“你们上了‘贼船’了。”意思是,你们看样子是学了不能学、不该学的东西。足见当时心理学的尴尬。 在当时,学者们经常调侃,心理学现在是锦上添花,是调味品,而不是必需品。也就是说,对生活或学术来讲,它可有可无。而只有到了它成为生活的必需时,它才会成为显学。四十多年过去,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心理学怎么就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了? 当你无法欣赏生命本身,无法从生命中内生出一种力量,时时刻刻感到厌倦,分分秒秒感到苦恼,随时随地欲要摆脱,你就没有和你的生命融为一体,就是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心理学就是必需品。 心理学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生、开启人生、高效生存、迈向幸福的钥匙。 你想快乐,你就需要心理学;你不想不快乐,你也需要心理学。 让我们来看看让心理学成为必需品的场景。 先说职场。这里压力很大。为什么有些人选择“躺平”?因为心理动力不足,因为没有目标,因为没有办法。人们必须在认知和行动上重新找到工作的意义。另外一些人则选择“卷”起来,拼了命地竞争,即使不堪挣扎也无法放弃,越“卷”越用力,以至于被卷入职场的旋涡无法自拔。这两类人同样需要心理学的拯救。 特别是,工作中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管自己怎么拼命努力,总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而自己工作上出了点差错,却被上司揪住不放,被训斥,甚至被同事嘲讽,感觉遭受了职场暴力。但有时也会奇怪,你觉得别人都不行,可是眼看着那些看起来比你差的人不断晋升,活得比自己好。这是自己得了职场红眼病吗?为什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