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
厚植沃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 序一 高品质的图书是精良的知识补给,对于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它应该是客观的、开阔的、系统性的。这套艺术百科系列丛书内容翔实,不仅涵盖了中国和外国的绘画史、文学史等基础内容,亦包括关于中国书法史和中外音乐史、建筑史、戏剧史等别具一格的分册。 系统的知识构成,体现出教育认知的深度。各分册之间的内在关联,则凸显出丛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在这套丛书中,各门类知识之间不仅环环相扣,更是相互嵌套的。知识之间的这种线性链接和复合交错的双重属性,就是知识的基础结构,它是促成人类自主认知机制的内在支撑。比如丛书中《给孩子的外国美学史》与《给孩子的外国绘画史》就是这种链接关系,美学史与绘画史之间,既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亦是文本和现实的对照。 精良的知识系统具有复合性。各知识门类之间彼此交叉、互为成全。建筑、戏剧等具有空间属性的艺术,本身便是社会现实的写照,体现了人类在自然条件下开拓和营造空间的能力。它既得益于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又是孕育新知识的母体。建筑艺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它一方面依赖于知识的综合性,一方面又营造了知识生产的文化生态,成为新知识培育和娩出的子宫。丛书中的分册《给孩子的中外建筑史》着实令我欣喜,这俨然显示出一种气象不凡的新型知识格局。 优质的系列丛书具备均衡性。就公民美育的目标而言,大美术是一个富于活力的概念,它为整体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成长路径和进步空间,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以及思维养成阶段的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美育的入道,理应多元并举、触类旁通。语言文学和视觉艺术之间存在贯通的可能性,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之间也具有内在关联。不同的感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通道和媒介,我认为所有感官的开启和闭合都是阶段性的,令我们得以交替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认知世界。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关照各种感官,启发、呵护、培植它们,令它们保持开启的可能性与敏感性,以便伺机而生、临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