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与礼

[美] 狄培理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 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个系列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刘 东 前 言 真正的领袖的本质,它在人类治理中与学问、美德和教育的关系,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自历史和文明诞生以来,一直以某种形式向人类发出拷问。先知们、史诗作者们[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称其为“高贵的声音”]、早期的哲学家们都以不同的声音谈到它,古典传统中的创世神话也提到它。什么样的个人品质使得那些掌权者(无论是通过继承、武力夺取,还是通过某种选举获得权力)能够领导其他人,或者使他们顺从文明的生活方式,脱离暴力、胁迫或欺骗? 在此,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把它看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