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张闻玉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新版序 汤序波 张闻玉先生是章黄学派在当代传统小学界的重要传人,在古代天文历法研究与西周年代考证等方面成果尤为丰硕,是学界公认的当代天文历法考据学派代表性人物。李学勤先生曾赞许张闻玉先生这方面的研究是“观天象而推历数,遵古法以建新说”。 天文历法学乃闻玉先生学术中最为重要和精彩的部分,也是他为学的看家本领。窃以为先生学术有两大支撑:一是小学;一是古天文历法。而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当推后者,堪为张门的独门绝技。我们知道,古天文历法至近代已几为绝学,研习殊难。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里曾感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而“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曾国藩在《家训》中曾说“余生平有三耻”,而第一耻即不懂“天文算学”。然而在闻玉先生他们那儿,这门学问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这得归功于他们当年遇到了“明师”张汝舟(1899—1982)先生。 汝舟先生系黄侃先生在中央大学时的高弟,向有“博极群书”之誉,曾在贵州高校从教二十七年,“桃李满黔中”。1957年5月,老先生因在省委统战部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发表所谓“三化”言论(即奴才进步化、党团宗派化、辩证唯心化),后被打成“极右派”。“文革”中更被遣返故乡滁州南张村。他在困境中,精究古代天文历法不辍,终于拨雾见天,破解了向来被视为“天书”的《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四分术法则)和《汉书·律历志·次度》(天象依据),从而建立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古天文历法体系,学术贡献殊巨(汝舟先生在郁闷中读懂无人能懂的“天书”《历术甲子篇》,应了古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对这一体系,殷孟伦先生赞其“尤为绝唱”;王驾吾先生称其“补司马之历,一时无两”;而先祖父汤炳正先生告诉我:“两千年以来,汝舟先生是第一位真正搞清楚《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与《汉书·律历志·次度》的学者。” 1980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