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第一章 人生的意义 人们生活在意义的国度中。我们所经历的并非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之于人的意义。即使身处最单纯的环境中,其意义也要以人类的目的加以衡量。“木头”指的是“与人类有关的木头”,“石头”则是“能成为人类生活一部分的石头”。若有人想要逃离意义的领域,而只想单纯生活在环境中,那么他将过得非常不幸福:这样无异于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一切行动也不会对别人有任何作用。总而言之,这些行为都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意义无处不在。我们所体会到的现实往往都是我们赋予该种现实的意义,是经过解读的,而非事实本身。因此,若假设这种事实总有偏颇,亦不完整,甚至永远都存在缺陷,也无可厚非。毕竟,意义的国度亦是错误的安身之所。 若问一个人,人生的意义几何?他可能无法给出笃定的回答。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要么避而不答,以免徒增烦恼,要么老生常谈,敷衍了事。的确,这个问题自人类有史以来便已存在。当今时代,无论年长还是年少,总有人高问苍天:“人为什么而活?人生意义何在?”可相对而言,人们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才会有此一问。若万事一帆风顺,并无一波三折之坎坷,自然不会有人自寻烦恼。其实,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无不透露着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抛开一个人的言语,只观察他的行为,包括其姿势、态度、行为、表情、喜好、抱负、习惯和性格特质等,我们就能捕捉到他个人的“人生意义”。一个人的举止全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其行为背后是其对世界、对自己的见解。“我是这样的,世界是那样的”便是他的结论,是他赋予自己及生命的意义。 一千个人心中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千种认识。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提过的,每种认识中都能看到错误的影子。实际上,没有谁能完全把握生命的意义,但所有对生活意义的解读也不会绝对错误。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均属“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两个极端之间。然而,所有见解之中,我们总能看到区别,有些高妙,有些拙劣,有些只是小错误,有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