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藏书

绿茶 著绘
序 读书与藏书,是一辈子的幸事 文|韦力 如果以形式论,古人的藏书之处主要是藏书楼,今人则为书房,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书籍的体量问题。中国古书字大行稀,平均来说,以半叶九行十八字本居多(因为古籍单面印刷,中间有版心,以版心对折形成A、B两面,故古书的一叶等于今日洋装书的两页),古书的开本大致相当于洋装书的24开。一册古书大多分为两卷,一卷约有一万多字。古书的半叶通常不足二百字,而洋装书的一页大多在九百字以上。一册32开的洋装书以中等水平计算,约有十几万字;若以24开计算,则有二十几万字。因此,古书与今书比起来,在同样的字数下,体积要大十倍以上。 绿茶先生的这部名家书房之书,谈到了二十七处书房的模样。以陈平原和夏晓虹两位老师的藏书量为例,估计他们的总量至少在三万册。十几年前我有幸参观过他们的书房,我是根据当时的观感做出的估计,到如今他们书房的藏量应该远远比这个约数要大得多。如果把三万册洋装书换成线装书,我估计应该超过了五十万卷。要知道,在古代,有万卷藏书就已经是值得标榜之事了。古人说“丈夫拥书万卷”,至少在心态上可以傲视王侯了,十万卷已然是清代藏书家的顶尖成就。到民国时期,嘉业堂的藏书量超过了五十万卷,这个成就已是那个时代私人藏书量的天花板。 熟悉藏书史的朋友还会提到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但问题是除了这个堂号之外,没人见过他有这么大量的藏书,这正如吴兔床的“千元十驾”,后人估计他所藏的元版书超不过两百部,收藏千部元刻本不过是他的人生追求目标罢了。莫伯骥的情况是否如此呢?他在广州的故居早被拆掉了,我曾参观过他在东莞的故居,以那些房子的体量论,最多能放下十几万卷书,而嘉业堂藏书楼至今傲然耸立,不算院落,仅以书楼的面积计,至少有几千平方米。 以此数论,陈、夏二师的藏书量不输嘉业堂,因此他们的藏书若放在古代,估计要买下现住小区的几栋别墅才放得下。生产技术…